153例卵巢早衰患者证实:移植干细胞可改善卵巢功能,增加妊娠次数
2024-12-15
糖尿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报告显示, 2019年全世界有4.63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会增长至5.38亿。这可能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有关。
此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熬夜暴饮暴食少运动,增加了低年龄段人群的肥胖率,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呈现愈发年轻化的趋势。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危害有许多,主要是患者血糖控制比较差,容易出现各系统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眼睛的并发症,糖尿病人视网膜病变,如果早期是通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带路,为治疗病情进一步进展,将来可能会出现失明,另外糖尿病肾病可能会发展成尿毒症,需要透析。
除此之外,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导致全身性大血管和微血管损伤,引起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如眼睛、神经、肾脏、心脏)的慢性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肾损伤、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失明、心肾衰竭、截肢等风险。
临床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主要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此外,还有妊娠期糖尿病等类型。
1型糖尿病指的是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指的是胰岛素分泌量足,但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常在幼年和青少年阶段发病,病因上可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发病机制主要为因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或显著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治疗,常用药有门冬胰岛素、生物合成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长期使用。其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病因包括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或两者兼有。2型糖尿病一般发生在35~40岁以后,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并不完全消失,有的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的胰岛素,但胰岛素的作用却很小,这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相对较低,此类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控制,适量食用绿叶蔬菜和胡萝卜、洋葱等。此外,需要监测血糖,在空腹三餐后、睡前检测指尖血糖,以便于病情的了解。
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胰岛β细胞的问题,最终导致胰岛素作用减弱或分泌减少,从而致病。 如果能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则能在源头上解决糖尿病。而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分化和再生潜力的干细胞,在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得益于以下功能:
免疫调节
自体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能力,既能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又能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避免自身免疫攻击胰岛细胞而产生的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胰岛细胞。
再生胰岛β细胞
自体干细胞有助于修复胰岛素抵抗组织,保护和再生胰岛β细胞,改善因胰岛损伤而致的代谢紊乱。
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自体干细胞可在体外自我复制增殖,并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促进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的分泌,从而有助于促使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最终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既然糖尿病这么可怕,那么如何及时发现呢?一旦出现下面的情况,大家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就医诊治。
1、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2、出现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3、属于高危人群。成年患者中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即可判定为高危人群:
①有糖尿病前期史,或女性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
②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史。
③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CDRS)总分≥25分。
④年龄≥40岁。
⑤缺乏体力活动;或BMI≥24kg/m2;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服用调脂药物治疗者。
⑦有黑棘皮病或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
⑧存在高血压病史,或正接受降压治疗者。
⑨既往存在类固醇药物使用史;或长期服用抗抑郁症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者。
4、我国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代谢性疾病,影响着无数患者的健康。而具有免疫调节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一丝曙光,我国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领域不断探索,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相信会有更多的糖友们从中受益!